艺术教育评估:江苏的模式与经验

  • 作者:汪建根  来源:www.ccdy.cn  日期:2007/5/28 11:15:58
  • 在经过了4年的酝酿和筹备之后,2007年的4月,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对中等艺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评估的计划终于逐渐成为了现实。

        在江苏省文化厅科教产业处的组织下,从3月下旬开始,由教育和文化系统专家组成的评估组,按照此前制订的评估标准,对全省10所中等艺术学校进行了严格的评估。这次评估,无论是在标准的制订上,还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特别注意到要把保持特殊性与推动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其操作模式与累积的经验值得艺术教育界思考与借鉴。

     

    “两条腿走路”

        对全省的中等艺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评估,在江苏省文化厅科教产业处助理调研员张人健看来,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江苏是文化大省、教育强省。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快速推进,江苏的中等艺术教育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分布于各地的中等艺术学校,无论是苏南地区还是苏北地区,教学质量与教育规模都上了一个台阶。

        其中,江苏省戏剧学校对于新形势下戏曲人才培养的探索,苏州评弹学校坚持特色办学、质量立校的努力,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在人事管理、学科建设方面的改革,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同,成为全国艺术教育界的亮点。

        然而,正如一个硬币有着两面一样,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中等艺术教育领域一些长期潜存的问题更加清晰地暴露出来,长期负责艺术教育管理工作、习惯于“居安思危”的张人健和她的同事们很快地看到了这些影响艺术教育长远发展的“瓶颈”。

        一个是规范化办学的问题。中等艺术教育有着行业办学的传统。数十年来,各地的中等艺术学校服务于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不仅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文艺人才,而且积累了许多在今天看来仍属“前沿”的人才培养经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许多中等专业艺术学校的办学过程中,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如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比较随意。这样的状况无疑与现代教育的要求存在距离。

        师资问题同样突出。由于历史以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各地的许多中等专业艺术学校,其师资队伍总体学历偏低,许多老师仍然满足于“团带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习惯于传统的经验式教学,这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质量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中等专业艺术教育有着它的特殊规律,不过,它毕竟是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在强调特色的同时,正视不足,大力推动它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如何推动?张人健和她的同事们找到的答案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做好招生考试的组织、招生指标的分配、教学秩序的检查等常规性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寻找开展工作的新的切入点。

        “对于推动中等专业艺术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来说,除了举办比赛、评选学科带头人等等之外,开展教学工作评估,无疑是有效的切入点之一。”毕竟,评估能够让艺术学校回顾过去,认清现在,找到差距,提升自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03年,张人健提出了“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艺术中专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动议,这样的想法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

        “套用一句过去的话,我们希望通过评估,让艺术学校的师生,当然首当其冲的是学校领导,‘在内心深处爆发革命’,从而真正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提高的目的。”张人健说,如此,通过包括评估等在内的努力,通过“两条腿走路”,中等专业艺术教育才能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取得更加健康的发展。


    艺术与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评估工作的实施,原比想象要复杂得多。其中,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便是《评估标准》的制订。

        事实上,围绕着艺术院校的评估,不同的意见一直存在。艺术教育领域的许多专家认为,当前通行的各类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标准,有许多对艺术教育的独特性重视不够,不符合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因而无法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有鉴于此,张人健她们2004年启动《评估标准》制订工作时,一开始就特别注意要把保持特殊性与推动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组织者做出了仔细而周到的安排。

        其中,起草《评估标准》的专家组由来自教育、文化等几个方面的资深专家组成,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评估标准》的制订,既借鉴了《江苏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标准》等通行文件的基本精神,同时又结合了艺术教育的独特规律和江苏中等专业艺术学校的实际状况,力求既反映出中职教育的一般规律,又体现出艺术教育的特色。

        《评估标准》设有“基础条件”“专业建设”和“质量与效益”三个一级指标。整体框架尽管与通行标准有一致之处,但是在分值安排和二级指标的设计上,《评估标准》都尽量考虑到艺术教育的独特规律与现实状况。整个指标体系的设计,做到了实事求是、导向明晰、具体细致、创新发展。比如,对于“在校生数”“校园面积”等方面的要求比较切合艺术教育的实际;在教师学历以及计算机、外语能力等指标的设计上,对于文化课老师、音乐美术专业老师以及表演专业老师分别做了不同的要求;此外,为了推动艺术学校走特色办学、质量立校的道路,《评估标准》在三个一级指标之外,还附设有“特色与创新”条目,分值为20分。

        为了使《评估标准》更加切合江苏中等艺术教育的实际,2006年年底,评估组选择苏州评弹学校作为试点,开展了试评估工作。专家组根据试评估中的情况,现场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使整个指标体系更为完善。

        一切具备,只欠东风了!


    “一举两得”

        2007年3月下旬,江苏艺术中专校教学工作评估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评估组专家的安排同样显得用心良苦。蒯小棣、蒋婉求、吴小英3位都是在艺术职业教育领域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家,而谈新华、姜振鹏则是江苏省教育厅的评估专家。评估组的工作认真、细致而全面。由进驻学校,到听取学校自评、随机抽取听课、观看汇报演出、查阅评估材料,每一个环节无不按照程序进行。在江苏省戏剧学校,光是查看高达数米的材料,分工明确的6位专家就花了一天的时间。

        查阅完材料之后,专家组还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结合评估中的情况,向学校给出评估意见,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

        评估对学校的触动显然很大。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马敬中说,像这样涵盖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的评估,对于学校来说,还是第一次。本次评估的标准设计,既具前瞻性,又切合实际,让人对于学校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学校对评估工作十分重视,在迎接评估的半年时间里,老师们动起来了,学生们也动起来了,可以说这半年的收获比以往一年的还要多。评估既肯定了学校前一阶段在课程、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坚定了学校走创新之路的信心,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机会。

        接受过试评估和正式评估两次检验的苏州评弹学校一直坚持“小而精,特而长”的办学思路。在这次评估中,他们非但没有因为校园面积不大而“卡壳”,反而因为办学特色鲜明、内涵建设成绩突出而获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对此,校长周沛然感慨良多:评估让学校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同时也为学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追求。艺术学校的发展不能再满足于原先的粗放型模式,而要在科学化、规范化方面有新的提高。作为评弹艺术的重要传承基地,学校将以评估为新的起点,通过制订评弹艺术传承规划,成立由姜昆、吴雁泽、刘德海等著名艺术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与高等院校联合招收评弹专业研究生等措施,在加强评弹人才培养、理论研究、艺术普及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提高,这只是张人健她们的一个收获。同样重要的是,通过评估,江苏省文化主管部门同时也对全省中等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准确的调查研究,从而摸清了自己的“家底”。这为主管部门开展宏观管理提供了依据,使江苏中等艺术学校及其专业设置在形成合理布局的道路上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下一步,除了要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组织学校开展‘回头看’之外,我们还会研究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提高办学质量的宏观措施。另外,还要在学校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各个学校取长补短。”张人健说。

     

  • 上一篇:“扬剧表演专业班”未招先火
    下一篇:舞蹈《杨柳轻扬》在“2006扬州十大文化新闻评选”中折桂
  • 相关文章
扬州文化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