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培养艺校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 作者:奚社艳  来源:扬州艺校  日期:2007/9/20 17:16:03
  • [摘要]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达到真善美的和谐发展。艺术教育就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健康的审美趣味,能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艺术中专学校学生处于特殊年龄阶段,对各种现象和文化环境缺乏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存在审美误区,影响着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艺术教育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提高艺校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艺校生  审美误区  传统文化  艺术教育   全面和谐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人的价值角度上,就是要达到真善美的和谐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三方面基本的心理结构:一是知识智力结构;二是政治道德结构;三是审美艺术结构,即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艺术教育就在于使学生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审美观、健康的审美趣味,能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艺术中专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一个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成长阶段,也是人格成熟,思想发展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带来审美的商业化。身处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学生,由于他们对各种现象和文化环境缺乏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导致审美心理的误区,严重影响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审美教育对促进人的品格和能力的发展,是其它教育无法取代的,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中专校学生审美活动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会造成学生形成比较简单、初级、低俗的审美观念。艺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艺术教育的优势,同时把握学生的审美习惯,并清楚认识到学生的审美误区,遵循审美规律,有的放矢的进行审美教育。
    一、 学生的审美现状
     1、 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活动。行色匆匆,为了事业、生活忙碌的现代人,几乎没有闲暇静下心来解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忠告和教诲。社会大气候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肤浅,影响着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由此也会把传统文化看成是过时的、陈腐的事物,甚至认为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传统文化的传承受阻了,一些学生粗言秽语、自私自利、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责任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以及浩然正气。另外由于文化水平的局限,不能很好欣赏高水平的文学影视作品,一些低俗的作品长驱直入学生生活,造成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平庸。
    2、 审美情趣的缺失
           带着“明星梦”的学生步入艺术学校,之前在普通中学不重视音乐、美术的教育,更不用说审美情趣的培养。学生迷恋流行歌曲,受流行音乐的影响至深。在他们看来 流行音乐就是音乐的全部,就是艺术,就是美。至于什么是民族唱法,什么是美声唱法;什么是古典音乐,他们一概不问,也一概不懂。他们毫无选择地、不加辨别地欣赏流行歌曲,而多数流行音乐的歌曲歌词文理不通、语言低俗,内容肤浅。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对严肃音乐的传授,影响着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的形成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3、 一味追求新潮元素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正常需求,尤其是正值花季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美的人,[2]艺术学校学生由于经常要在公众场所表演,追求美的愿望更是强烈。他们中的多数人不顾自己的年龄特征和身份,一味追求新潮服装、品牌服装;盲目效仿明星,为了所谓的“酷”将自己耳朵扎满了耳洞,挂满五花八门的装饰物,连一些男生也不放过这一细节的点缀,所谓具有“个性美”的发型很快风靡一时。这种盲目追求新潮元素,不但破坏学生自身的自然美,而且影响良好审美修养的提高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品质的形成。
    二、 艺术中专校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审美观。
            无论新旧文化怎样激烈地碰撞,无论东西方文明怎样相互融合渗透,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我们都无法漠视和背叛,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和标志。5000年中华文明是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应该而且能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量。从孔子的“礼”“德”“仁”“孝”的观点,到孟子的一腔“浩然之气”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我们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因为只有具备良好情操和美好道德的人才能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等一些故事,闪烁着传统美德的光辉,传颂千古,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灵美、行为美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孟子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苏武牧羊的崇高民族气节,是培育学生的正义感和是非心的最好的教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格言,则告诉学生中华儿女应以天下为己任,要有爱国爱民的豪情壮志和浩然正气。艺术学校结合重大纪念日举办画展、演出等活动,用歌、舞、画、书法、演讲等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对真善美的认识。将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让学生知荣明耻,明辨是非,自觉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做到自主自律,维护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这既增强了学生正确行为美的意识,有效地从审美角度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能分辨美丑和荣辱,从而在行为上做出符合审美标准的表现。
    2、 依托艺术学校教育的优势,发展感受艺术美的能力
    (1)、美术作品、音乐作品、舞蹈表演作品的赏析
            艺术学校课程设置专业课占的比重较大,通过欣赏大量的艺术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比如欣赏美术作品,可以使学生感受色彩、造型、构图的美;欣赏音乐作品,则可以让学生体会歌词的意蕴美和内在的旋律美,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涵,用音乐来滋养、浸润学生的心灵,真正达到艺术育人的目的。欣赏舞蹈作品中所展示人体动态美。专业课教材中有许多情理兼备的优秀作品,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处事教育的好题材。优秀的艺术作品体现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真、善、美。
     (2)、以艺术实践活动为载体,感受艺术实践之美。
           班主任可以利用春游、外出写生、外出演出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欣赏自然风光,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美术专业学生通过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之美。用双手制作手工制品,感受劳动创造的美。学校除有固定的美育活动外,经常参加社会演出 ,发挥特长,充分展示艺术美。
    3、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1)、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引导学生创造美
          教室布置是对教室内外环境的美化,各个班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美化班级环境,引导学生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把名言警句布置得匀称。对黑板报、标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内容,比如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等等。同时可以结合重大节日适时更换,使学生时时刻刻有鲜新感,从而使教室布置不间断地起到熏陶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教室外在美的同时,又能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注意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
           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和学生一起讨论“追星”的现象。针对学生只关注明星的外在形象,盲目效仿明星的问题,班主任应告诉学生美的不同表现,通过开班会等一系列活动教育学生懂得干净、整齐、简洁、大方、得体、色彩搭配合理、适合自己的年龄、不同  场合的穿衣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会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对于学生追星不要强行加以干涉,而是要通过讲述一些明星的成长历程,如周润发、成龙的奋斗打拼,让其感受明星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3],而不是从外形上盲目模仿,更多的注意自身的内涵。
    (3)、开展校园艺术节和寝室文化节活动,展示美创造美
            每年学校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产生了很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学生在实际的创作中提高了审美修养。通过亲手美化宿舍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校园基础文明建设成果,优化学习、生活环境,营造整洁、和谐、文明、奋发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审美修养。
    总之,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指导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他们有了正确的审美观和较强的鉴赏美的能力,才能创造出更多高雅的艺术作品,更好地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学会审美,并能将美渗透到身心的各个方面,净化心灵,丰富精神生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审美中获得熏陶,得到升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会在更深层次取得成效。艺术中专校充分发挥自身艺术教育的优势,审美教育成效会很显著。重视和加强艺术中专校学生的审美教育应成为各级艺术学校一个重要课题,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校委普教处.《德育师资培训教材》.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
    [2]、[3]《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等职业学校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此文获首届江苏省艺术职业教育教科研论文三等奖)

  • 上一篇:用“心”去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下一篇:班主任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 相关文章
扬州文化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