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满月 我市首个扬剧班引戏曲界关注

  •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9/4 16:52:13

  •        2010年7月6日,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戏曲专业江都班的15名扬剧学员被江都扬剧团吸收录用。时隔一月,记者来到江都扬剧团。看到整洁的宿舍,宽阔的的练功房,面对这群富有活力与激情的年轻人,我们看到了扬剧的新生力量,也看到了她们为扬剧带来的希望……
    “角色”转变 融入社会
            三年潜心学艺,扬剧班的15名学员结束了他们艺术人生的第一步。出师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月,他们感触很深,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6点半开始练功,晚上还要揣摩悟戏,每天近9个小时的排练,虽然辛苦,但他们却练得很认真。当问及剧团生活和学校有什么不一样时,戴思洁腼腆的笑了笑说,“走上社会之后感触更深了,以前在校时,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老师会一字一句地教,但是现在全部要靠自觉,我们还要像学生一样去虚心请教、去学习。”
           “剧团为他们安排了带教老师,通过老师的帮助,让这些孩子较快地从一个学生的角色和心态,转变到了一个社会人的角色和心态,尽快融入社会。”江都扬剧团团长韩美芳表示,为了能让他们能平稳地渡过“角色过渡期”,剧团还特意请了饭店退休的老员工掌勺,负责他们的一日三餐。
            在采访中,韩美芳办公室里的一张小床,一台电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剧团工作人员悄悄告诉我们,这一个月来,韩美芳吃住都在办公室,守着这群孩子。记者惊叹,是什么让她24小时坚持住在办公室,韩美芳摆摆手说:“没有什么原因,我自己也有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青春的叛逆期,需要有人走进他们的心里,与他们沟通!”
    言传身教 薪火相传
            不管哪个剧团,论资排辈是‘潜规则’,但江都扬剧团的老演员却自觉为人梯,自破“潜规则”。这种胸怀是难能可贵的。“通过三年的学习,他们虽然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但离正式登台还有一段距离,需要继续学习丰富舞台经验,我们特意安排了剧团的业务副团长每天为孩子指导。”韩美芳说。
           刘乃茹,江都扬剧团业务副团长、国家二级演员。1个月中,她每天从晨练起就与孩子们一起,除了指导唱腔与身段,还肩负一个重要的任务——调整孩子们的舞台经验。“当年自己也是这样排练过来的,跌打滚爬不容易,所以看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
          “以前,团里只要新进演员,均立即随团演出,而这次,一个孩子也不拉出去,全部在家封闭式排戏。”刘乃茹说,“孩子们因舞台经验不足无法立即领会人物特点,这时,老演员们主动上前指导,充当起导演与演员们沟通的桥梁”
           不管哪个行业,一批年轻的后生到来,都会让老职员压力骤增,对吃戏曲这样一个“青春饭”的演员来说,尤为如此。出人意料的是,江都扬剧团的老演员们不仅心态平和,而且甘当绿叶,全力衬托着眼前的朵朵“小红花”。
          “凭什么?就是因为大家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剧团的希望,为国家级非遗后继有人发自内心的高兴。”韩美芳说。
    创造环境 给予舞台
            近年来扬剧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江都扬剧团发展处于青黄不接阶段。江都作为扬剧之乡,必须培养一批新生力量,把扬剧发扬广大。“为了给他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我们设定了专门场所、专门人员、专门资金、专门管理的机制,为他们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培养费用每人每年1万元,生活补贴每月800元,市政府用‘真金白银’栽培着扬剧新苗。”江都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仲晓刚说。
            这批学生毕业后剧团全员吸收,为了给他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剧团已做好精心准备,一部专门为他们量身订做、由名编名导创作的青春版扬剧《江都公主刘细君》 目前正在“打磨”之中。本月中旬,江都扬剧班将向江都市委、市政府的进行专场汇报演出。
           “只要出现拨尖的苗子,我们将联系更高的平台助其成长。”仲晓刚说,在这批扬剧新苗身上,倾注了太多的政府心血与社会关怀,大家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孩子们珍惜艺术生命。将来,随着这批小演员的成长,会不会出现跳槽的情况?对此,仲晓刚直言不讳,表示有所担忧。
          “以前,听说剧团比较复杂,来以后看到团里对我们这么重视,老演员们对我们这么关心。我们年龄虽小,但我们懂得感恩。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用练好技艺、服务剧团和社会,回报所有关心、关爱我们的人。”小演员刘颖和崔梦洁说。
  • 上一篇:党支部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提高”活动
    下一篇:艺校扬剧班学员将上央视
  • 相关文章
扬州文化艺术学校